黄晓明的八块腹肌,是娱乐圈的「肉身经济学」?
最近黄晓明的腹肌在热搜上比青岛啤酒还上头——48岁的他晒出增肥50斤再暴瘦的对比照,八块腹肌仿佛是从健身房贷款来的,直接把「青岛大叔」的标签撕了当健身房的传单发。
一、八块腹肌=职场KPI?
黄晓明这次为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玩命增肥又暴瘦,活脱脱把身体当橡皮泥捏:先把自己塞成「行走的山东大馒头」,拍完戏再把自己榨成「人形脱水蔬菜」。
这波操作直接让网友分成两大派:一派举着「敬业天花板」的灯牌打call,另一派捧着保温杯警告「小心猝死」。
二、中医养生VS西式自虐
看着黄晓明灌下的苦瓜汁,中医大夫的血压都跟着飙升。按中医理论,这种极端减肥堪比「开着法拉利撞墙」——短期掉的是体重,长期伤的是元气。
可吊诡的是,明明有针灸减肥、八段锦养生这些温和法子,明星们偏要选择「自虐模式」。
三、中年男星的「腹肌围城」
47岁还能「腹肌出道」,黄晓明这波操作给中年男星们整焦虑了——现在没六块腹肌都不好意思发拜年视频。
更魔幻的是观众的双标:骂着「油腻大叔」的是他们,喊着「心疼哥哥」的也是他们。
四、当自律成为新型PUA
全网刷屏的「黄晓明减肥法」,本质上是一场大型自律焦虑贩卖。打工人看着明星的腹肌,再看看自己肚腩,默默把外卖里的鸡腿换成了沙拉。
今天能逼演员暴瘦50斤,明天就敢要求爱豆现场表演胸口碎大石。
总结
黄晓明的腹肌照像面照妖镜,照出了娱乐圈的「肉身内卷」真相。艺术需要献祭精神,但不能只有献祭。毕竟,观众想看的是有血有肉的角色,不是ICU体检报告。